编者按:老照片的故事,你还记得吗?正值企业创立65周年,集团公司于今年4月发起了“墨彩颂华章 光影映辉煌”老照片征集活动。那些无法重现的历史,都被一张张老照片珍藏着,那是记忆的延续、时光的定格、发展的见证。集团公司推出“65载光影纪”专栏,带你走进老照片里的故事,传承路建精神、见证日新月异、汲取奋进力量。
本期讲述人:周南 宏嘉公司生产车间副主任
在周南的手机相册里,存着这样两张照片:一张是工人们在三塘生产基地老厂房(原广西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机械施工处钢构件厂)交流经验心得的场景,另一张是工人们在2020年新建成的山圩生产基地标准化厂房里学习专业设备操作的场景。
产业工人在三塘生产基地老厂房内讨论钢板铆钉作业
产业工人在山圩生产基地标准化厂房里学习焊接机器人操作知识
“以前,信息不发达,加上学习条件比较有限,大部分的学习提升机会主要靠工人之间的交流讨论,大家围在一起讨论技术工艺,研究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方法,有时候碰上一些棘手的问题,讨论得激烈,在厂房外都能听到。”周南说。
“在以前信息不发达、学习条件比较单一的时候,大家常常围在一起讨论技术工艺,研究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方法,有时候碰上一些棘手的问题,整个厂房都充斥着激烈的讨论声。”周南说。
在老厂房里,产业工人焊接钢模板,由于生产面积有限,工位周围堆满了各种材料、半成品
看着照片,周南记忆中的画面不断涌现。“为了降低手工操作产生的误差,每次开始钢板下料前,我们都会捧着图纸,用滑石笔在钢板上认真标记每块零件的位置、尺寸,在试件上反复尝试好几遍,确保与图纸一致后再进行手工操作。”
由于公路桥梁施工所使用的钢模板种类不尽相同,绝大部分产品都需要工人们手工制作,大家在飞溅着火花与铁屑的工位上一干就是一整天。夏天,厂房里闷热得像个蒸笼,走进没一会儿便汗流浃背;冬天,凛冽寒风透过厂房缝隙侵入,让冰冷的双手难以平稳操作。然而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,工人们日复一日,从晨光初现到夜幕降临,不遗余力地加工好每一件产品。
泉南高速伶俐服务区人行天桥钢结构工程,是宏嘉公司产业工人参与的首个高速公路桥梁钢结构工程
二十年前,钢结构业务还只是集团公司业务格局中一块小小的“拼图”,主营业务也以单一的钢模板制造为主。“以前生产条件多么艰难,我们都挺过来了。公司发展面临新挑战,我们也有信心去应对。”周南说。
随着宏嘉公司主营业务不断拓展,工人们始终保持着开拓进取的热忱,不断探索新方法、新工艺。2014年,在河池学院教学楼建筑钢结构工程中,工人们勇克“高空+高温”的严峻考验,巧妙地以错位施工方式,高效助力教学楼开学交付使用节点目标,帮助公司走好建筑钢结构业务“第一步”;2018年,在泉南高速伶俐服务区人行天桥加工制作中,工人们通过学习借鉴造船厂焊接工艺经验,优化改进“药芯焊丝+陶瓷衬垫”焊接工艺,首次攻克桥梁钢结构全熔透I级焊缝工艺难题,为公司向桥梁钢结构业务转型升级奠定重要基础。
2021年,产业工人参加“广西北投杯”职工职业技能竞赛
匠心技艺的传承胜在日常,工人们通过参加焊接技能竞赛切磋比武,促进技艺交流。“每次举办焊接技能竞赛,许多工友都踊跃报名,既有娴熟老练的师傅,也有刚入行的新人。赛场上大家你追我赶、相互比拼;赛后,又会不吝分享自己的焊接诀窍。”周南说。正是在这样良好的“传帮带”氛围下,许多焊接学徒得以迅速成长为焊接能手,成为领奖台上的“常客”。“广西五一劳动奖章”获得者陈航国、“北投技术标兵”李强也是这样一路走来。
2020年,宏嘉公司山圩生产基地正式投产,生产面积是三塘生产基地20余倍,专业化生产设施一应俱全,成为广西区内钢结构制造企业的重要力量
伴随着宏嘉公司二十多年的发展,周南看到了身边同事和工友们在艰苦环境下的韧劲,也看到了他们探索进取中的拼劲。如今,企业发展面貌日新月异,施展才干的舞台更加广阔,这一份初心与热忱,也将激励着买球赛十大平台员工投身项目建设、技术攻关、人才培养等工作中,用实干展现一线劳动者风采,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。